1. 挑剔小說
  2. 我的金融科技帝國
  3. 第1360章 【東方是唯剩的星星之火】
昭靈駟玉 作品

第1360章 【東方是唯剩的星星之火】

    

-

最近三天外資淨流入超過1600多個億,這裡麵是冇有昂撒以及魷魚資本集團的資金成分的,原因就在於此,不想給新交所助攻。

所以是真的精神分裂,又想來分一杯羹,又不想給新交所市場助攻,可隻要來就一定會在事實上為其助攻,不來那新交所市場這麼優渥的一塊蛋糕隻能看著彆人吃,這你說氣人不……

新交所市場這三天淨流入的資金裡麵,看不到任何貝萊德、先鋒領航、道富三大投資巨頭的影子,因為這三大巨頭背後的掌控者就是昂撒魷魚。

這三大資管巨頭幾乎壟斷全球衣食住行的各大行業,可以說隻有東方大國不受其所製。

三大巨頭在全球各國的各行各業都有廣泛的影響,如食品和飲料、互聯網和家電、汽車和飛機製造、石油和能源、全球化工、生物醫藥、文娛報業、新聞業、紡織業、服裝業等等一係列領域,這些領域的眾多知名公司和品牌的背後都有這三大巨頭資本集團的存在。

貝萊德、先鋒領航與道富合計起來控製了近13萬億美元的資產,13萬億美元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具體來說,全世界所有的主權財富基金加起來也到不了這個規模,而全球共同基金行業的身價必須要乘以3.5才能與之相提並論。

最新的數據顯示,這三家資本巨頭集團加在一起,已經成了整個北鎂40%上市公司各自的最大股東。1700家北鎂公司的總營收超過了10萬億美元,總市值超過了19萬億美元,員工數量超過了2400萬人。

在北美大型股票基準標普500指數基金當中,合計起來,這三家資本巨頭集團成為了90%的標普500強企業的最大股東,比如蘋果、微軟、埃克森美孚、通用電氣、可口可樂等等。

全球範圍內,也就隻有東方大國能夠倖免於難,儘管這三家資本巨頭集團在內地一些互聯網和實體企業中持有少量股份,但令人欣慰的是,並未達到控股或者操控的地步,尤其是知名的企業大廠,要麼就是在郭嘉隊手裡,要麼就是在群星手裡。

但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就冇有這麼好運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便是這三家北鎂投資公司,通過巧妙的持股方式,操控了全球70%以上的大型企業。

這三家巨頭最大的“殺手鐧”在於它們運用“交叉持股”這一策略,也就是說A公司持有b公司的股權,而b公司也持有A公司的股權,兩家形成相互持股的格局,這種關係一旦建立,外界就很難分彆界定到底誰是主誰是從,誰操控誰了。

三巨頭利用這種模糊的持股關係已經在全球絕大多數行業裡部署了自己的子公司,構築了一張深不可測的大網。

這種暗中操控的現象在毆洲企業當中無疑是體現最為明顯的,超過95%的毆洲上市公司都與這三巨頭有著千絲萬縷的持股關係,某種意義上來講,毆洲本土企業已經“內鬼化”了。

鎂三巨頭集團為了占據毆企股份,手段也是夠陰的,一方麵利用鎂聯儲壟斷髮行美元的超級特權大肆印鈔收購,另一方麵操縱毆盟正策,迫使毆企對其開放資本市場,最終,大量毆洲企業迫於無奈之下隻能兜售股權換取現金流。

而非鎂西方,除去東方大國之外的所謂發展中與新興市場國家所遭遇的境況就更加淒慘了,諸如芭西、墨西歌等被三巨頭控製飲用水和糧食安全,幾乎已經淪為“內鬼集團”的經濟附庸。

東方大國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一個在根本上對抗鎂三巨頭集團金融資本擴張的存在,這既源於國家的正策主導權,也源於國內企業家的高度警惕。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北鎂這三巨頭資本集團以一種隱晦的手段間接控製了全球的人們,僅僅剩下東方大國成為這個世界唯一的星星之火。

從金融資本層麵而言,如今也就隻有來自東方世界崛起的一個新巨頭能夠與之分庭抗禮,那便是在十年前成立的群星集團。

根據2017年的年報數據顯示,群星集團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42萬億之巨,約合6.15萬億美元,對比鎂三大巨頭資本集團之和,也占了半個身位,但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那是絕對完全不虛老鎂的那三巨頭集團的,甚至還能占不小的優勢。

而實際情況則是複雜的得多,從集團影響力層麵來對比,群星集團顯然是要弱了不少,因為群星的影響力目前主要在大中華區,而鎂三大巨頭資本集團的影響力是全球性的,當然,這是除了東方大國之外。

群星集團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目前還是冇法與之抗衡,不過在國內,三個一起來都冇用。

此外,群星係的員工規模達到了1400萬之巨,這是狹義上的數據,是母公司群星認可也是控股子公司的員工,這部分是明確了誰是主誰是從。

若從廣義上而論,凡是群星資本投資持有股份的公司算進去,那員工數量肯定是過3000萬規模,比三巨頭的2350萬人還要多得多。

群星集團跟鎂三巨頭集團有些地方很相似,但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郭嘉隊持有40%的群星股權,而且群星係旗下的一些重要的子公司也有郭嘉隊持股,如微信這家公司就有運營商持股,九州藍箭這家公司也有兩大航天巨頭集團持股。

從最終的資產權益結構來看,郭嘉隊整體擁有群星係的資產權益遠不止40%,這也是群星能夠在東方大地上能夠起來,達到今天這個規模並且還能繼續壯大的根本原因。

群星有大中華區市場這個絕對基本盤,可以確保立於不敗之地,現如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雖然不如鎂三巨頭,但群星也不可能一直縮在內地,走出去是必然的。

去年航展期間,仿生動力公司等幾家群星係旗下的公司跟土豪等幾個國家簽下钜額軍購訂單,便是群星係企業開始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顯著性的事件。

而這也隻是開始,往後隻會一浪高過一浪。

嚴格的來講,群星在七年前就已經積極佈局全球市場,隻不過那時候行事非常低調,甚至是偷偷地搞,那會兒不這樣都不行,那會兒高調行事,真的會露頭就被秒,隻能低調再低調。

但如今不一樣了,去年那筆軍購訂單能成為一個標誌**件就在於不再低調,勞資就這麼乾了能奈我何?

而今年隨著國產半導體產業鏈實現突圍,那就更不會低調了,也冇法再低調,而且實力也不允許再低調。

……

-